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思政融合,打造金课、优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10月15日至10月16日,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各系分别召开“职场英语”、“英语笔译”、“德语视听说”课程标准校外专家论证会。
论证会邀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桂乾元教授,上海行健职业技术学院纵瑞昆教授、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副董事长钱旭华、以色列驻沪领事馆政经处主任徐俊杰以及来自高校的专家、企业代表出席,针对课程的定位、内容、规划及团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10月15日上午,公共英语系“职业英语IT英语”课程标准由张帆老师主讲。该课程开设于高职员工入学的第二学年,为通识必修课程,是大一阶段的基础英语后续课程。IT英语课程标准围绕就业岗位涉及到的典型工作场景,阐述了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结合思政要素,详细介绍课程内容板块、课程参考授课建议以及独特的项目评价考核体系等。培养具备基本语言技能,掌握特定职场环境下的行业用语,懂职场知识,能满足基本岗位提出的英语技能需求的人才是本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
10月15日下午,英语系“英语笔译”课程标准由孙辉老师主讲。该课程属于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项目设计以笔译过程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来进行。孙老师对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进行了阐述,并对课程内容中的教学模块、学习项目、技能与学习水平、知识、素养与学习水平分别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如何将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匹配以及翻译工作者的素质进行了详细地解释。同时,阐述了对教材编写与选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模式以及评价的方案。
10月16日,德语系“德语视听说”课程标准由孙欣老师主讲。该课程是为应用德语专业一、二年级设置的集视、听、说一体的德语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是一门培养德语专业核心能力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内容包括听力理解、各种专题的会话、德语国家国情和文化知识等。课程将围绕培养员工在工作中的专业技术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职业能力,设置了相应的学习项目,而在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也设置了日常性对话主题、初级商务德语、时事德语、演讲与报告等教学模块。通过多个学期的迭代学习后,实现员工在语言情景、交际意向、体裁和题材等语用范围层面上进行扩充,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训练,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德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本次论证会从学前、学中、学后进行了充分准备,与会专家对三门课程予以充分肯定,指出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就要综合考虑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如教师的课前准备、对教材的把握、对学情的分析、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等。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了,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继续着眼于“信息技术+”、“语言+”及“文化+”等元素的融合,着力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员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效满足员工就业需求。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标准先行。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课程思政改革大年。作为学校教学单位构成的基层组织,踏实有效的建好每一门课、上好每一门课是夯实人才培养改革质量提升的基础。脚踏实地建设好每一门课程,做到产教融合、理实融合、思政渗透;做到传统与创新、文化与语言的融合,建立具有公司特色的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语言课程,为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供稿: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