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德语系线上微视频大赛圆满成功

发布者:徐长瑜发布时间:2020-05-12浏览次数:91

疫情当前,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德语系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组织了德语微视频大赛。

本次比赛以“我们·未来·梦想”为主题,视频可围绕我和我的祖国、我的青春梦想、数字化时代的我们、我的成长故事、家乡情、线上课程日常、春的希望以及社会志愿服务等多样化内容展开,旨在开拓员工的创新思维、提高德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员工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本次比赛共计收到作品50余份,其中曹伟龙同学(作品名称:永不言弃)和张艳同学(作品名称:复苏)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谢凯悦同学(作品名称:汉服“缘”)和陈雪蕊同学(作品名称:生活的选择)获得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为殷童洁、宋碗婷、徐燕。大赛为也学校的德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相互学习和增进友谊的平台,激发了员工们语言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供稿:德语系 孙欣)


 部分获奖选手作品展示:

一等奖 张艳  复苏

  意外的开端,带来意外的启示。2020年的春天,没有以往的人头攒动,城市显得格外清净。疫情阻断了每年都会进行一次的“人口”迁移,它把春运都挤下了头条,售票机前也没了排队的长龙,火车站也变得冷清,在这片安静中,你仔细倾听,就能听见无数的心脏,有力地跳动在一起。因为一切好的事物都不曾消失,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有一天就会像花一样重开。病毒无法打败我们,一切都会恢复如常。那些被忽略的琐碎和点滴,才是浸透在生活中的勇气。当阳光刺破云层,那是勇敢的人在发光。不管经历了多少失落,他们的眼神也依旧闪烁。如果天空放晴,那是因为我们从未放弃仰望。只要心中晴朗,我们就能驱散阴霾,蓝天白云也一定会如期而至......

 


二等奖 谢凯悦 汉服“缘”

 


  汉服——是《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的衣,是李贺《秦宫诗》“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的绝色。我们国家经过了几千年的兴衰,始终不变的就是那份独属于华夏儿女的汉服文化。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不同的文化,可以接受、包容,甚至可以将我们自己所喜爱的传播至全世界,当然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汉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外国的街头上,著名建筑前出现了穿着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人们,他们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尽情的展示着东方汉服的美丽。现在,无数的中国青年走向国外,传播着我们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如:分布在140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而我的梦想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们看到中国传统汉服的美丽,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专业,带领我的德国朋友们一同观赏、体验、沉浸其中,我相信他们也会爱上汉服的。


三等奖 宋碗婷 我的家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所谓故乡,不只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牵挂,一些回忆,一种信仰,是任何地方无法代替的港湾。大部分人眼中,上海是一个绚丽斑斓,时尚新潮,未知神秘的繁华大都市,但上海也有另一面。我认为家乡是一个混搭的城市,新与旧的搭配恰到好处,上海要比你想象的更多元更小资更有情怀。周杰伦歌里唱: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弄堂由连排的老房子构成,家家户户紧挨着。不妨脑补下这样的场景:修鞋师傅坐在弄口敲着高跟鞋的细跟;顽皮的孩子们在弄堂里奔逐打闹;新洗的衣服散发着香气在风里飘......它是整个上海最真实的画面。家乡的路即使你没有日日走,再走也亲切如旧,悉感在心。通往儿时小河的路更是牢记在心,拾一把石子,却没了那声响,那声响是和玩伴在一起的笑语,那声响是随着涓涓细流而心底流动的快乐,那声响是赤手用泥沙建一所公主房的纯真。风记住了花香,正如我记住了故乡带给我的浓得化不开的温暖滋味,它将伴我一路前行,追逐光亮。有人说:上海不相信眼泪,只相信你曾经为之付出多少努力,在高处遥望星河般璀璨的故乡,你会知道人间值得!高楼大厦的背后才是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