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就是教师帮着员工学习的一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员工的学习予以相应而及时的引导、支持、监督乃至陪伴。德语系的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初心,用心打造空中课堂,把德语课上出了“思政味儿”,不仅提升员工的德语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帮助员工用理性客观角度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德语课上出“思政味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疫情之下,如何做好线上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这常常是德语系教师讨论的主题。德语系教师们深挖主干教材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互补点,完成课程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思政教育课堂效用最大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员工真正理解、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老师们集体备课,理顺线上教学思路、授课流程,挖掘和设计多类型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年级员工、不同课程特点,精选资源、优化配置,分层分类有效供给,避免“海量漫灌”。从简单日常对话、原版歌曲到《共产党宣言》原版经典文献阅读,每一个教学资源都经过教师们无数次的商榷与打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学过程。
《共产党宣言》
做自主学习引导者:
教师们通过研究线上教学平台功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指导员工自主学习,让员工提炼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与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员工们每周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与回顾,采用思维导图、表格、观点描述等方式,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迈进。
知识回顾
做学习认知监督者:
如果仅仅将在线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内容的电子化、视频化、网络化上,这样的教学仅仅是“教对了”,但是否对网络另一端员工的学习起到支持作用、达到“教会了”的效果,是德语系教师们更为关注的。德语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员工通常是零起点。为此,教师们各显身手,论坛打卡回复,各类影、音、图、文作业上传,实时提问,默写与问答,朗读纠音,笔记上传等,都是老师们获得反馈的方式,只为学习效果“不缺位”。
员工笔记
员工默写
背诵课文
多形式论坛
员工自主总结回顾知识点
在线教学过程中,德语系教师们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教会员工运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探索并发挥在线教学优势,真正实现了教有所乐,学有所得。(作者:徐长瑜)